发布日期:2019-11-28 17:30:29
癌症患者中中重度的癌痛十分常见,约有60%-80%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受到疼痛的影响,癌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。尽管现在用来缓解疼痛的医疗方法很多,但是仍有30%的患者承受着中重度疼痛的折磨。
癌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限制患者的活动,影响其食欲和睡眠。而强烈的持续性疼痛更是使患者出现“生不如死”的感觉。
中医药宝库中有许多珍宝,对于癌痛患者有一些合适的缓解癌痛的药膳可以供选择。以期在规范治疗之余,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。
中医认为癌症患者出现的疼痛症状多由毒邪蕴结,邪热阻滞,血结痰凝所导致的。癌痛患者若能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、活血通络、消肿散结功效的药膳方进行辅助治疗,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的症状。当然有些癌症患者不适合以下药膳,比如有大量腹水的患者,肝癌晚期有出血倾向的患者。
癌性疼痛是晚期肿瘤病人的常见症状。从临床上看,癌痛的病因病机可概括为“不通”、“不荣”两方面,表现为"虚"、"实"两种证候群。当然,它们并非分开,就癌瘤发生的本质而言,在于本虚标实,虚实错杂,所以,癌痛的发生亦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,临床中亦常表现为虚实相兼。但由于肿瘤不同的阶段发展过程中病机有异,虚实亦有偏重,一般而言,肿瘤早期、中期以实痛为主;晚期以虚痛为主,或虚实并见。临床治法亦因癌痛病机不同而异。
01、散寒止痛法
寒邪凝滞,阳气不达,气血不畅,经气闭阻则可致疼痛的发生。中医学认为肿瘤为阴寒证,其本质在于“阴成形”,而癌性疼痛的发生与肿瘤关系相当密切,癌瘤是产生癌性疼痛的病理基础,故癌痛的发生亦多与阴寒之邪有关。临床中常见:疼痛或缓或急,常有冷感,痛有定处,得温痛减,或喜按,遇寒加剧。兼有面色苍白、形寒神怯、四肢不温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。舌质淡暗、舌体胖大或有齿痕,舌苔薄白,脉沉细或濡。依据中医“寒者热之”的理论,治以温阳散寒、通络止痛 。
02、活血止痛法
瘀血疼痛在癌性疼痛中最为常见。中医学认为血瘀既是癌瘤发生的病理机制之一,又是肿瘤病变过程中的病理产物,瘀血内阻每致络脉不通,不通则痛,故通常在不同肿瘤的各个阶段均可见瘀血作痛的征象。活血化瘀止痛不仅可以使瘀阻的络脉再通,疼痛缓解,亦可以通过化瘀消除癌瘤产生的病理因素,达到抑癌缩瘤、控制肿瘤发展的目的,从而解除癌痛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,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03、行气止痛法
气机郁结是导致癌性疼痛的重要病机。可以说,行气止痛法不仅贯穿了肿瘤治疗的始末,亦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中医学认为引起气机郁滞的病因主要是七情所伤。气机郁结而致的癌痛多见于内脏肿瘤,尤其是消化系统的肿瘤。疼痛性质多为胀痛,痛无定处,遇情志刺激加重。患者往往精神抑郁,或易激动、躁动不安;伴脘腹满闷、嗳气、食少纳呆、善太息。舌淡苔薄白,脉弦。治遵"郁而达之"的原则,拟疏肝理气、解郁止痛为大法;药选柴胡、青皮、香附、佛手、陈皮、川楝子、乌药、厚朴、青皮、枳实、木香、姜黄、薤白等。临床应用理气止痛药时,应根据疼痛的部位、性质等结合不同理气药的特点,辨证施药。
补虚止痛法
正气不足,气血津液亏虚,脏腑经络失养而致“不荣则痛”、“因虚致痛”是癌痛发生的主要病机之一,其贯穿了癌性疼痛发展的始终,尤以肿瘤晚期更为突出。
因虚而痛的特点是:痛势隐隐,绵绵不休,疲劳后尤剧;伴形体消瘦,面色无华,身倦乏力,神疲懒言;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。依据中医“损者益之”,“虚则补之”的原则,针对在气、在血、在阴、在阳、在脏、在腑的不同,分别施以不同的补法。这样在临床中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。一般认为癌痛的发生与脾、肾关系密切,有研究表明:健脾益气药物能增加肿瘤患者的抗痛能力,应用补肾药物有助于疼痛的控制。
癌性疼痛的发生本身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在其发病过程中,既存在病理性改变,又存在心理因素;即有“不荣则痛”的病机,又有“因实致痛”的病理等。因此,临床应用上述法则时,一定要注意结合辨证,综合分析,合理配伍,才能发挥更好的治疗效应。
病人身体机能的改善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,身体机能好,免疫力强,才能抵抗癌肿的发展,耐受各种药物治疗。因此,提高免疫机能,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肾癌患者极为重要。采用中医的治疗无疑是延长寿命的好方法,中医整体调节阴阳平衡,迅速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,提高机体抵抗力,提高胃肠消化功能,促进身体康复,是肾癌晚期能活多久有效的延长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