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1-10-12 16:47:24
栀子又名黄栀子、黄果树、山栀子、红枝子等。
药材性状:长卵形或椭圆形,长2~4.5厘米,直径0.8~2厘米。表面深红色或红黄色,具有5~8条纵棱。
顶端残留萼片,另一端稍尖,有果柄痕。果皮薄而脆,内表面呈鲜黄色,有光泽,有2~3条隆起的侧膜及假隔膜,内有多数种子,粘结成团。种子扁长圆形,红棕色,密具细小点状突起。浸入水中可使水染成鲜黄色。气微,味微酸而苦。
性味归经:苦,寒。归心、肺、三焦经。
功效主治:泻火除烦,清热利湿,凉血解毒;外用消肿止痛。用于热病心烦,湿热黄疸,淋证涩痛,血热吐衄,目赤肿痛,火毒疮疡,外治扭挫伤痛。
用法用量:煎服,6-10g。外用生品适量,研末调敷。
使用禁忌:栀子苦寒伤胃,脾虚便溏者不宜用。
栀子的附方
1、栀子疗心经客热,除烦躁,去上焦虚热,治风。《医学启源》
2、栀子治火丹毒:栀子,捣和水调敷之。(《梅师集验方》)
3、栀子治热水肿:山栀子五钱,木香一钱半,白术二钱半。细切,水煎服。(《丹溪心法》)
4、栀子治肺风鼻赤酒齄:老山栀为末,黄蜡等分溶和。为丸弹子大。空心茶、酒嚼下。忌酒、炙?。(《本事方》)
5、栀子治尿淋,血淋:鲜栀子二两,冰糖一两。煎服。(《闽东本草》)
6、栀子治折伤肿痛:栀子、白面同捣,涂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7、栀子治吐血、衄血、血痢、下血、血淋,损伤瘀血,及伤寒劳复,热厥头痛,疝气,汤火伤。《纲目》
8、栀子治伤寒发汗、吐。下后,虚烦不得眠,心中懊?:栀子十四个(剖),香豉四合(绵裹)。上二味,以水四升,先煮柜子得二升半,纳豉,煮取一升半,去滓,分为二服。温进一服,得吐者止后服。(《伤寒论》栀子豉汤)
9、栀子治湿热黄疸:山栀四钱,鸡骨草、田基黄各一两。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10、栀子疗目热亦痛,胸心、大小肠大热,心中烦闷,胃中热气。《别录》
11、栀子治疮疡肿痛:山栀、蒲公英,银花各四钱。水煎,日分三次服。另取生银花藤适量,捣烂,敷患处。(《广西中草药》)
12、栀子主五内邪气,胃中热气,面赤,酒疱?鼻,白癞,赤癞,疮疡。《本经》
13、栀子治口疮、咽喉中塞痛,食不得:大青四两,山栀子、黄柏各一两,白蜜半斤。上切,以水三升,煎取一升,去滓,下蜜更煎一两沸,含之。(《普济方》栀子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