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日期:2022-10-09 13:28:55
冬葵: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冬葵。
一、典籍摘要
1、《中药大辞典》:“冬葵根甘辛,寒。清热,解毒,利窍,通淋。治消渴,淋病,二便不利,乳汁少,白带,虫螫伤。”
“冬葵叶甘,寒。清热.行水,滑肠。治肺热咳嗽,热毒下痢,黄疸,二便不通,丹毒,金疮。”
“冬葵子甘,寒。利水,滑肠,下乳。治二便不通,淋病,水肿,妇女乳汁不行,乳房肿痛。”
2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冬葵根汁解防葵毒。”
3、《名医别录》:“冬葵根味甘,寒,无毒。主恶疮,疗淋,利小便,解蜀椒毒。”“冬葵子无毒。疗妇人乳难内闭。”
4、《滇南本草》:“冬葵根性温,味辛微甘。破结气,下中气,止气疼,散痰,消瘿瘤,生吃令人泻,用蜜炒。”
5、《本草纲目》:“冬葵根利窍滑胎,止消渴,散恶毒气。”“冬葵子通大便,消水气,滑胎,治痢。”
6、《分类草药性》:“冬葵根治妇人白带,虚咳,盗汗。”
7、《中华本草》:冬葵根甘;寒。归脾;膀胱经。清热利水;解毒。主水肿;热淋;带下;乳痈;疳疮;蛇虫咬伤。”
“冬葵叶甘;寒。归肺;肝;胆经。清热;利湿;滑肠;通乳。主肺热咳嗽;咽喉肿痛;热毒下痢;湿热黄疸;二便不通;乳汁不下;疮疖痈肿;丹毒。
“冬葵子甘,寒。归大肠;小肠;肝;肺;胃;膀胱经。利水通淋;滑肠通便;下乳。主淋病;水肿;大便不通;乳汗不行。”
8、《药性论》“冬葵叶烧灰及捣干叶末,治金疮。煮汁,能滑小肠,单煮汁,主治时行黄病。”“冬葵子滑,平。治五淋,主奶肿,下乳汁。”
9、崔禹锡《食经》“冬葵叶食之补肝胆气,明目。主治内、热消渴,酒客热不解。”
10、《本草图经》:“冬孕妇临产煮叶食之,则胎滑易产。”
11、汪颖《食物本草》:“冬葵叶除客热,治恶疮,散脓血,女人带下,小儿热毒下痢,丹毒,并宜食之。”
12、《医林纂要》:“冬葵叶甘咸,寒,滑。益心,泻肾,滑肠。去结行水,通乳。”
13、《昆明药植调查报告》:“冬葵叶治腹胀。”
14、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“冬葵全草治小便不通,全身肿胀.又用以利便缓下,催生,催乳。”
15、《重庆草药》:“冬葵苗叶治肺火咳嗽,肺痨,虚咳盗汗。”
16、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冬葵子味甘,寒。主五脏六腑寒热羸瘦,五癃,利小便。"
17、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冬葵子葵子汁解蜀椒毒。”
18、《本草衍义》:“冬葵子患痈疖毒热内攻,未出脓者,水吞三、五枚,遂作窍,脓出。”
19、《本草通玄》:“冬葵子达诸窍。”
20、《本草汇》:“冬葵子下胞衣。”
21、《本草备要》:“冬葵子甘寒淡滑。润燥利窍,通营卫,滋气脉,行津液,利二便,消水肿(用榆皮等分煎服),通关格,下乳滑胎。”
22、《本草便读》:“冬葵子滑利通淋,下乳催生悉主治;甘寒入胃,二肠水腑并分消。”
23、《本草崇原》:“冬葵子气味甘寒滑,无毒。主治五脏六腑寒热,羸瘦,五癃,利小便。”
24、《本草分经》:“冬葵子甘寒淡滑,润燥利二便,通营卫消水肿滑胎。根叶同功。蜀葵花寒润滑利,治淋带气血燥。”
25、《本草易读》:“冬葵子甘,寒,淡滑,无毒。润燥利窍,下乳坠胎。通营卫而滋气脉,行津液而通关格。”
26、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“冬葵子味甘,性寒无毒,入小肠膀胱二经。主滑胎产,利小便,疗热淋,逆生者得之即顺,胎死者得之即下,能通乳汁,堪溃痈疽。”
27、《药性切用》:“冬葵子甘寒淡滑,利窍滑胎。根、叶同功。花∶分赤白,治白带下赤者,亦治血淋。”
二、现代研究
1、成分:冬葵叶含粘液质。种子含脂肪油及蛋白质。花含花青素类。鲜冬葵含单糖6.8~7.4%,蔗糖4.1~4.6%,麦芽糖4.5~4.8%,淀粉1.2%。